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为人工阔叶林后土壤活性碳库的变化

被引:12
作者
程彩芳 [1 ]
李正才 [1 ]
周君刚 [2 ]
吴亚丛 [1 ]
赵志霞 [1 ]
孙娇娇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 浙江省富阳市林业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退化灌木林; 树种组成; 活性有机碳; 轻组有机质;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15.01.016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11 a后形成的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保留的退化灌木林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树种组成对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青冈栎混交林和杜英纯林0 5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退化灌木林分别增加了52.33%96.13%和77.93%119.85%,土壤易氧化碳增加了57.89%100.90%和21.44%46.85%,土壤轻组有机质增加了74.50%93.75%和27.24%96.09%,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化不明显。不同树种组成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大小顺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为退化灌木林>木荷-青冈栎混交林>杜英纯林,土壤易氧化碳/土壤总有机碳为木荷-青冈栎混交林>退化灌木林>杜英纯林。3种林分土壤各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木荷-青冈栎混交林相关系数大于其它两种林分。3种林分中,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碳、轻组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退化灌木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水解氮、速效钾相关性不显著,杜英纯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与速效钾也无显著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林下植被抚育对樟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J]. 吴亚丛,李正才,程彩芳,刘荣杰,王斌,格日乐图.应用生态学报. 2013(12)
[2]  
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赣中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杜满义,范少辉,刘广路,漆良华,郭宝华,唐晓鹿,肖复明.应用生态学报. 2013(10)
[3]  
苏北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易氧化碳含量的影响[J]. 王国兵,赵小龙,王明慧,阮宏华,徐长柏,徐亚明.应用生态学报. 2013(04)
[4]   中国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比较 [J].
刘荣杰 ;
吴亚丛 ;
张英 ;
李正才 ;
马少杰 ;
王斌 ;
格日乐图 .
植物生态学报 , 2012, (05) :431-437
[5]  
杉木、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凋落物量和碳归还量[J]. 杨智杰,陈光水,谢锦升,杨玉盛.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6]  
Changes of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in Different Land Uses in Sanjiang Plain, Heilongjiang Province[J]. ZHANG Guilan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6,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0(02)
[7]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碳动态变化[J]. 姜发艳,孙辉,林波,刘庆.应用生态学报. 2009(11)
[8]   湖南会同连作杉木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特征 [J].
宁晓波 ;
项文化 ;
王光军 ;
方晰 ;
闫文德 ;
邓湘雯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5122-5129
[9]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轻组有机质的季节动态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杨智杰 ;
黄石德 ;
陈光水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57-563
[10]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轻组有机质的影响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解明曙 ;
陈光水 ;
杨智杰 ;
黄石德 .
土壤学报, 2008, (01) :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