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耕时代”亟待管理制度创新——陕北退耕还林(草)的调查分析

被引:6
作者
程默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结构调整; 制度创新;
D O I
10.16832/j.cnki.1005-9709.2006.05.009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通过对陕北退耕还林(草)区的深入调研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观念落后、技术缺失和农地分散经营等因素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后退耕时代”只有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才能保证退耕还林(草)成果“保得住、不反弹”。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20+469 +4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退耕还林政策的激励机制缺陷 [J].
刘燕 ;
周庆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5) :108-111
[2]   退耕还林政策需建立协调机制 [J].
谢六英 ;
王万山 ;
不详 .
农业经济 , 2005, (05) :52-53
[3]   退耕还林政策效率与农户激励的博弈均衡分析 [J].
李文刚 ;
罗剑朝 ;
朱兆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5-18
[4]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历史发展阶段及其政策演变 [J].
秦建明 ;
陈程 .
农业技术经济, 2005, (01) :58-63
[5]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J].
王继军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8) :21-25+79
[6]   论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J].
张蕾 ;
程鹏 .
林业经济, 2002, (07) :40-42
[7]  
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张小燕;杨改河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8]  
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分析.[M].樊根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7-81092-068-5
[9]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M].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