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

被引:371
作者
李其维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革命; 第二代认知科学; 具身认知; 动力系统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1 [认知];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以计算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以及联结主义心理学均不能克服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的根本缺陷,当代认知心理学正面临着新的范型转换。以具身性和情境性为重要特征的第二代认知科学将日受重视,并促使认知神经科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者认为在身心关系上应该坚持生理只是心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的立场,克服生理还原论的危险;应该重新审视基于二元论的生理机制这种说法;心理学传统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有可能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强调认知情境性的基础上达成某种融合;第一代认知科学对意识的研究是不成功的,因为对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不能代替意识的研究,同时还应避免以意识内容的研究取代心理学研究的倾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动力系统理论关于变量(因素)之间的偶合(coupling)关系完全不同于变差分析中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其动力系统模式可能更有助于破解意识的产生(涌现)之谜,并引发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变革新潮。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将启发人们对身心关系、生理还原论、意识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人工智能对心智完全模拟的可能性等重大问题重新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306 / 132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 [J].
张卫东 ;
李其维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01) :46-55
[2]   计算复杂性、量子计算及其哲学意义 [J].
吴国林 ;
黄灵玉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01) :22-26
[3]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 [J].
李恒威 ;
黄华新 .
哲学研究, 2006, (06) :92-99
[4]   认知的具身化 [J].
李恒威 ;
盛晓明 .
科学学研究, 2006, (02) :184-190
[5]   表征与认知发展 [J].
李恒威 ;
黄华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34-44+205
[6]   认知的具身观 [J].
李恒威 ;
肖家燕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 (01) :29-34+110
[7]   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 [J].
刘晓力 .
哲学研究, 2005, (10) :74-81+130
[9]   揭开顿悟奥秘的一道曙光——评罗劲的《顿悟的大脑机制》 [J].
罗跃嘉 .
心理学报, 2004, (02) :238-239
[10]   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 [J].
刘晓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99-1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