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研究: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被引:24
作者
雷震
张安全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财富积累; 预防性储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32.22 [储蓄];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1 ; 020204 ;
摘要
预防性储蓄是不是引起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提出一个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最优预防性储蓄动态模型,首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至少能够解释城乡居民人均金融财产积累的20%到30%左右,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4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理论与实证 [J].
凌晨 ;
张安全 .
管理世界, 2012, (11) :20-27
[2]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实证检验 [J].
易行健 ;
张波 ;
杨碧云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3 (06) :50-58
[3]   中国城市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研究 [J].
周绍杰 .
世界经济, 2010, 33 (08) :112-122
[4]   预防性储蓄重要性的测算方法及其比较 [J].
郭香俊 ;
杭斌 .
统计研究, 2009, 26 (11) :61-68
[5]   中国城乡财富分布的比较分析 [J].
陈彦斌 .
金融研究, 2008, (12) :87-100
[6]   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 [J].
易行健 ;
王俊海 ;
易君健 .
经济研究, 2008, (02) :119-131
[7]   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与不动产财富效应的比较分析 [J].
骆祚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1) :56-65
[8]   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与货币政策关系的实证检验 [J].
黄平 .
上海金融, 2006, (06) :32-34+51
[9]   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 [J].
何新华 ;
曹永福 .
国际经济评论, 2005, (06) :58-61
[10]   中国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 [J].
杭斌 ;
申春兰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03) :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