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及其制度逻辑

被引:20
作者
郑鈜 [1 ]
刘乃梁 [2 ]
机构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互联网; 普惠金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业已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政策驱动和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布局都促成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初步发展。在既有"机构观"路径的不可持续下,互联网有能力成为农村金融的衍生场域。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较为初级,处于工具创新向体系创新的过渡阶段。农村互联网金融同样会面对商业可持续问题,并且在盈利与支农、市场与政府以及新旧金融之间等多维度存在着发展矛盾。农村金融互联网衍生应当立足法治引导,明确重点规制方向,从"主体-秩序-基础设施"等基本维度出发进行制度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农改革路径 [J].
刘婷婷 .
农村经济, 2016, (03) :73-77
[2]   微型金融机构:衍生逻辑与制度矫正 [J].
刘乃梁 .
求实, 2016, (02) :59-67
[3]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 [J].
丁志国 ;
张洋 ;
覃朝晖 .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 (01) :68-75+111
[4]   从“机构观”到“功能观”: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J].
罗来武 ;
刘玉平 ;
卢宇荣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