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人工林土壤水分效应的地带性特征

被引:30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杨勤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地带性特征; 对比分析; 人工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依据天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带人工林与天然植被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地带的人工林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干化层现象,其严重程度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森林带的水分条件可满足林木成材对水分的需求,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可得到很好恢复;森林草原带可满足10龄以下林木生长对水分需求,10龄以上林分的水分亏缺严重,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恢复进程缓慢;典型草原带不能满足人工林生长对水分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地带性水分条件相适应的人工林草植被建设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资源及其合理利用[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91
[2]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成因及其改造途径的研究——Ⅱ 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及其与小老树生长的关系 [J].
侯庆春 ;
黄旭 ;
韩仕峰 ;
张孝忠 .
水土保持学报, 1991, (02) :75-83
[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沙棘林净初级生产量与耗水量研究 [J].
李代琼 ;
从心海 ;
梁一民 .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06) :91-97+84
[4]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生态效益分析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侯喜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389-1393
[5]   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 [J].
陈云明 ;
梁一民 ;
程积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3) :339-345
[6]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持续发展[M]. 科学出版社 , 吴钦孝,杨文治主编, 1998
[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孟庆枚主编, 1996
[8]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问题初探 [J].
侯庆春 ;
韩蕊莲 ;
韩仕锋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5)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