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洪农业与生态农业减灾

被引:17
作者
李阳生
李绍清
李达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
关键词
洪涝灾害;生态农业;减灾;避涝农业;耐涝农业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2 [水灾];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迁移性、群发性和后续性的特征,年际变化大,难以准确预测和防范。作者根据区域特定的生态环境,景观结构,洪涝灾害类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优化原则,针对泛洪区不同地带洪灾危害程度,提出了以避洪农业设计和耐涝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减灾生态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避洪农业和耐涝农业生产技术能显著减轻洪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机理与生态减灾和流域管理对策 [J].
王克林 ;
章春华 ;
易爱军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6) :3-10
[2]   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种植制 [J].
向万胜 ;
梁称福 ;
肖润林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8, (03) :64-68
[3]   湖南农业的洪涝灾害问题及对策 [J].
李阳生 ;
李绍清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8, (02) :39-42
[4]   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农业景观特征与农业布局 [J].
张斌 ;
张桃林 ;
翟玉顺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3, (04) :325-330
[5]   长江流域自然灾害若干问题探讨 [J].
陈国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3, (01) :50-57
[6]   生态工程在我国农村发展中的应用 [J].
朱忠保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8, (02) :18-21
[7]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范文涛 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