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被引:16
作者
张洁 [1 ]
姚宇卿 [1 ]
吕军杰 [1 ]
金轲 [2 ]
王聪慧 [1 ]
王育红 [1 ]
李俊红 [1 ]
丁志强 [1 ]
机构
[1] 洛阳农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商; 增产机理; 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 半湿润偏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明显,深松覆盖有机碳(SOC)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8%;其次是免耕,较传统耕作高11.6%;而少耕降低了1.4%。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对耕作敏感,其含量为免耕>深松>传统耕作>少耕,免耕、深松和少耕较传统耕作增加79.3%、19.9%和-2.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都有坡下富集现象。免耕和深松的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较高,分别为3.11%和2.04%。深松覆盖在任何年型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免耕覆盖在欠水年能提高小麦产量,但增产效果低于深松;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含水量较高,小麦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能延缓小麦植株衰老。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耕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金轲 ;
蔡典雄 ;
吕军杰 ;
张杰 ;
吴会军 ;
荣向农 ;
Donald Gabriels ;
Wouter Schiettecatte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4) :1-5+49
[2]   微生物商对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及施肥制度的响应 [J].
刘守龙 ;
苏以荣 ;
黄道友 ;
肖和艾 ;
吴金水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7) :1411-1418
[3]   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J].
周脚根 ;
黄道友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2) :131-134
[4]   土地利用对亚热带红壤低山区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的影响 [J].
王小利 ;
苏以荣 ;
黄道友 ;
肖和艾 ;
汪立刚 ;
吴金水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4) :750-757
[5]   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J].
陈留美 ;
吕家珑 ;
桂林国 ;
王世荣 ;
刘娜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2) :48-51
[6]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研究 [J].
张春霞 ;
郝明德 ;
魏孝荣 ;
王旭刚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1) :81-83
[7]   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 [J].
贾松伟 ;
贺秀斌 ;
陈云明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3) :78-80+84
[8]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王继红 ;
刘景双 ;
于君宝 ;
王金达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35-38
[9]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J].
杨景成 ;
韩兴国 ;
黄建辉 ;
潘庆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385-1390
[10]   持续农业中的土壤生物指标研究 [J].
任天志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1)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