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世界观:探求《点石斋画报》的视觉性

被引:8
作者
包卫红 [1 ]
李迟 [2 ]
机构
[1]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系与电影媒介系
[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系
关键词
石印; 视觉性; 全景视觉; 初电影;
D O I
10.13896/j.cnki.wxywh.2014.04.008
中图分类号
J120.9 [艺术史、艺术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本文考察《点石斋画报》的视觉性如何建构晚清上海的现代主体意识及现代性经验。《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一种新兴的影像及物质形式,与石印技术结合,反映塑造了现代性体验的一个重要的转型。借鉴沃尔夫冈·施文布什(Wolfgang Schivelbusch)的"全景视角"(panoramic perception)概念,本文提出这些图画作为一种新的科技化的感觉模式,通过石印及连续出版格式,将以往对世界的感观接触平面画,把它变成一种图画旅行。这种"连续的不连续性"和石印的快速生产通过对于现代世界的时空重构而对大众的现代体验产生中介作用。我将"全景视角"与1896年至1905年间上海、香港、北京的电影放映和观影经验相联系。通过察看第一批电影展映的广告和新闻报导,本文提出将"全景视角"作为一种初电影(proto-cinematic)的感觉模式,特别是通过旅行的概念,为卢米埃尔和爱迪生电影在中国的首批电影展映提供了文化接受的条件和观影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5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从苏州到上海,从“点石斋”到“飞影阁”——晚清画家心态管窥 [J].
潘耀昌 .
新美术, 1994, (02) :65-72
[2]  
...华字日报.1896,
[3]  
...点石斋画报.,
[4]  
The Double Screen: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Wu Hun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5]  
Lithography''s First Half Century....,
[6]  
沪渎旧影.[M].张伟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7]  
图像晚清.[M].陈平原;夏晓虹编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8]  
上海通史.[M].熊月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  
中国印刷近代史.[M].范慕韩主编;.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
[10]  
中国印刷史.[M].张秀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