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质量贡献率研究

被引:42
作者
刘瑞平
王洪波
全芳悦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辽宁省营口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北京,北京,辽宁营口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贡献率;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5.03.001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标准粮产量作为耕地质量指标,在CIS支持下,研究了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南阳市卧龙耕地质量的贡献率问题。结合LESA的评价模式,将耕地质量评价分为自然因素评价和社会经济因素评价两个部分,然后根据耕地质量综合分值与标准粮产量的相关关系确定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质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卧龙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最佳贡献率比例为3∶2,而不是美国1983年LESA手册所规定的1∶2,同时阐明了耕地质量内涵的不同是产生该差异的根本原因。该研究结果为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高效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研究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耕地质量、等级与价格刍议 [J].
吴群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1) :73-74+76
[2]   中国农用土地等级评价研究进展 [J].
高向军 ;
马仁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1) :165-168+2
[3]   国内外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及其进展 [J].
李宪文 ;
林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4) :305-312
[4]   农用土地经济定级中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新疆一四八农场为例 [J].
周生路 ;
王铁成 ;
黄劲松 ;
李春华 ;
彭补拙 .
土壤学报, 2001, (03) :239-247
[5]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J].
钱海滨 ;
薛永森 ;
田彦军 .
中国土地科学, 2001, (02) :14-19
[6]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
[7]   自然产量剥离法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李莹星,王济民,张妙玲,张月蓉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6, (04) :58-62
[8]  
经济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小建主编, 1999
[9]  
中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与土壤改良[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王蓉芳等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