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赤字”的制度因素分析

被引:8
作者
汪戎 [1 ]
朱翠萍 [2 ]
机构
[1] 云南财经大学
[2]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赤字; 环境问题; 制度创新; 经济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83305 ; 1204 ;
摘要
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着透支自然资源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问题,这很容易使中国经济在面临"资源稀缺"和"生态赤字"的同时遭遇更大程度的"资源诅咒"。分析"生态赤字"产生的根源,并探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深化改革,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J].
张卓元 .
经济研究, 2005, (11) :4-9
[2]   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J].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经济研究, 2005, (10) :12-23
[3]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特点[J]. 张立群.经济学动态. 2007 (02)
[4]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托马斯·C.谢林(ThomasC.Schelling)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