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超调:表现、成因与对策

被引:12
作者
王孝松 [1 ]
翟光宇 [2 ]
谢申祥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3]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关键词
贸易超调; 经济危机; 可延迟商品; 垂直专业化; 贸易保护;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4.01.007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本文将可能影响中国贸易超调的原因归纳为五类,即贸易结构、供应链国际化、经济形势、贸易政策和中国特定因素,每类指标均选取多个变量纳入计量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经验分析结果稳健地表明,"可延迟商品"的出口比重成为中国贸易超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主要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比重、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增长率,以及中国库存占GDP比重,对中国贸易超调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出口退税因素以及游资因素对超调幅度的影响未能获得实际数据的支持。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克服超调问题,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出路在于,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外包,在国际生产链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扩展贸易方向、有选择地接受国际先进生产方式,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同贸易伙伴的协调对话,以此来减轻贸易超调的幅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9+187 +187-18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危机冲击与中国贸易“超调式”震荡的经验分析 [J].
戴翔 ;
张二震 .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01) :3-11
[2]   近年来我国热钱流入规模的估算 [J].
苏剑 ;
童立 .
经济学动态, 2011, (11) :53-59
[3]   贸易超调及其原因的分析 [J].
刘莉 ;
杨扬 .
国际经贸探索, 2011, 27 (08) :19-24
[4]   出口退税的政策效果评估:来自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的经验证据 [J].
王孝松 ;
李坤望 ;
包群 ;
谢申祥 .
世界经济, 2010, 33 (04) :47-67
[5]   我国出口退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 [J].
陈平 ;
黄健梅 .
管理世界, 2003, (12) :25-31
[6]   IS PROTECTIONISM ON THE RISE? ASSESSING NATIONAL TRADE POLICIES DURING THE CRISIS OF 2008 [J].
Kee, Hiau Looi ;
Neagu, Cristina ;
Nicita, Alessandro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3, 95 (01) :342-346
[7]  
Putting the Parts Together: Trade, Vertical Linkages, and Business Cycle Comovement[J] . Julian di Giovanni,Andrei A. Levchenko.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 . 2010 (2)
[8]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
Hummels, D ;
Ishii, J ;
Yi, KM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4 (01) :75-96
[9]  
http://people.brandeis.edu/-cbown/global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