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逻辑及其反思

被引:26
作者
韩鹏云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社会化服务; 地方政府; 社区本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业规模经营包括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源于乡村组织对土地规模流转的大力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商资本式农场,但由于资本式农场的经营失利,最终又演化为替代性的家庭农场;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在于生产组织化的实现,根源于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和村级组织的主导作用。在两种类型的实践中,由于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效应等方面的动机和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关键性的形塑作用,但也因此产生了分割弱势小农利益、增加政府治理风险、不具可持续性乃至倒退等诸多隐忧。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治理转型,形塑农业规模经营的良性逻辑,应在"国家的视角"基础上增加"农民的视角"和"社区的视角",不仅要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权利,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合作,而且要坚持"社区"本位,培育内生型的农业联合治理单元,最终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服务下乡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锦标赛”及其后果 [J].
金江峰 .
中国农村观察, 2019, (02) :123-133
[5]   “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兼评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 [J].
贺雪峰 ;
印子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5, 6 (02) :45-65
[6]   “农民农”新群体的科学内涵及其社会治理创新 [J].
张鸷远 ;
赵振江 ;
杨新生 .
高等农业教育, 2014, (08) :106-109
[7]   土地增减挂钩及其发展主义逻辑 [J].
叶敬忠 ;
孟英华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10) :43-50+111
[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成本与治理绩效分析 [J].
于传岗 .
江汉论坛, 2011, (06) :82-87
[9]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及相关问题 [J].
赵阳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 (02) :20-25
[10]  
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基础[J]. 贺雪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