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出口段三类水体蓝绿硅藻优势种变化机理

被引:28
作者
郭蔚华
李楠
张智
曾晓岚
机构
[1]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变化机理; 优势藻种; 蓝藻; 绿藻; 硅藻; 嘉陵江;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1.032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三峡水库的河流型、过渡型、湖泊型水体中后两者为富营养化敏感水体,为认识富营养化敏感时期嘉陵江出口段三类水体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优势种变化及机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进行了三种藻类的现场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3-7月份,总藻种数为52种,占全年种数的66.5%,平均密度43.76×104个·L-1,为全年中最高,因此3-7月为富营养化敏感期;优势藻种类变化为河流型蓝、绿、硅藻分别为6、4、9种,过渡型的蓝、绿、硅藻分别为4、5、4种,湖泊型的蓝、绿、硅藻分别为6、5、3种;蓝、绿、硅各优势藻的平均优势度在2.5m·s-1为0.11,2.0m·s-1为0.11,1.5m·s-1为0.10,0.05~0.2m·s-1为0.07,<0.05m·s-1为0.06。分析认为,蓝、绿、硅优藻种数变化与流速有关,优势硅藻种数与流速正相关,优势蓝、绿藻数与流速反相关;具有硅壳的硅藻需要借助流速浮动进行光合作用,适宜0.05~2.5m·s-1水体;大型硅藻可能通过进化中的硅壳薄化来适应一定流速的水体;蓝藻、绿藻沉降系数小,有的具有气囊或鞭毛,因而易浮动进行光合作用,适宜0.2m·s-1以下的水体;优势蓝、绿、硅藻的平均优势度与优势藻多样性负相关。随着嘉陵江出口段采样点的流速逐渐减小,优势蓝、绿、硅藻的平均优势度逐渐变小,而优势藻多样性逐渐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嘉陵江出口段富营养化预测中参数藻的探寻与确立.[D].侯亚芹.重庆大学.2007, 06
[2]  
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变化规律研究.[D].宋丽娟.重庆大学.2006, 01
[3]  
Temporal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t the Turkwel Gorge Reservoir; Kenya.[J].Kiplagat Kotut;Lothar Krienitz;Francis M. Muthuri.Hydrobiologia.1998, 1
[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金相灿;屠清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6]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 [J].
张远 ;
郑丙辉 ;
刘鸿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2) :254-258
[7]   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支流春季浮游植物调查 [J].
胡建林 ;
刘国祥 ;
蔡庆华 ;
胡征宇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1) :116-119
[8]   三峡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J].
蔡庆华 ;
胡征宇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1) :7-11
[9]   阳宗海和滇池中紫色非硫细菌数量和种群结构的比较 [J].
郭秒 ;
王政昆 ;
彭昌亚 ;
陈金全 ;
韩俊燕 ;
慕跃林 ;
黄遵锡 .
生态学报, 2005, (06) :1337-1340
[10]   水动力条件对富营养化影响规律探讨 [J].
李锦秀 ;
杜斌 ;
孙以三 .
水利水电技术, 2005, (05)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