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17
作者
朱玉洁 [1 ]
冯利平 [1 ]
易鹏 [1 ]
杨晓光 [1 ]
胡跃高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光合生产;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模拟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1.9 [];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依据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广泛收集资料,构建了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同化物分配和产量形成等过程,考虑了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计算得到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转换系数(β)和同化物分配分配系数[C(d)i],确定了主要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参数(a和Pmax)。分别利用北京和太原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试验资料对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和叶面积指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叶面积动态、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95、0.96和0.88(n=20),产量均方差(RMSE)为103kghm-2,相对均方差(NRMSE)为2.1%(n=102)。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有较好的拟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682 / 168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国内外紫花苜蓿生长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朱玉洁 ;
冯利平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1) :39-43
[2]   乌兰布和沙区紫花苜蓿根系吸水模型 [J].
白文明 ;
左强 ;
李保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4) :431-437
[3]   乌兰布和沙区紫花苜蓿建植与萌发预测模型 [J].
白文明 ;
左强 ;
李保国 .
草地学报, 2000, (01) :18-22
[4]   紫花苜蓿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规律的研究 [J].
吴勤 ;
宋杰 ;
牛芳英 .
中国草地, 1997, (06) :22-25
[5]   苜蓿生产的农业气候计算机模拟模式—ALFAMOD [J].
高亮之 ;
D.B.Hannaway .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02)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