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与总体评价

被引:11
作者
何秀丽
张平宇
程叶青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域分异;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基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区域特点,本文选取25项相关指标、以40个地市(盟)为评价单元,建立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分异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效率、潜力以及综合发展能力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大多是各省的主要城市区域,发展效率较高地区主要是一些中等城市,发展潜力表现出以大连为中心、向北和向西依次降低的扇形空间格局,综合能力上中部平原地区及南部沿海地市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东部林区和西部农牧区,经济基础、发展效率、农业资源以及科技水平差异是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地域分异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13 / 4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何秀丽 ;
张平宇 ;
刘文新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6, (05) :360-363
[2]   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 [J].
刘彦随 ;
吴传钧 ;
鲁奇 .
地理科学, 2002, (04) :385-389
[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J].
徐梦洁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8, (04) :313-316
[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 [J].
刘慧 .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02) :23-27
[5]  
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余建英, 2003
[6]  
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汤国安等[编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