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悬浮态势”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18
作者
闫守轩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悬浮态势”; 价值迷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教育制度的失衡、乡村文化的虚化与受教育者个体精神价值的迷失等所致。提升乡村教育在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乡村本土文化与乡村教育的融合,立足乡村教育实施制度化改造,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将乡村教育推向新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J].
高小强 .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2) :9-12
[2]   场域压迫与儿童的他者化生存 [J].
武秀霞 .
全球教育展望, 2011, 40 (04) :88-93
[3]   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 [J].
褚宏启 .
教育研究, 2009, 30 (11) :3-10+26
[4]  
探寻农村教育发展之路[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谭细龙, 2009
[5]  
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06
[6]  
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唐松林著, 2005
[7]  
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成兵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