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PN 1.0到2.0: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19
作者
王艳华 [1 ,2 ]
郝均 [1 ]
赵建吉 [1 ]
苗长虹 [1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全球生产网络; 全球化; 区域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摘要
在全球生产网络理论(GPN 1.0)基础上,Coe和Yeung发展了更为动态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GPN 2.0)。通过与GPN 1.0相比,该文认为GPN 2.0形成于全球化深度调整阶段,与GPN 1.0所处的全球化加速发展阶段有较大差异;GPN 2.0对网络内的企业行动者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划分;GPN 2.0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以及动态变化具有更强的解释力;GPN 2.0提出的战略耦合的3种模式与8种区域发展类型,对区域发展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GPN 2.0理论框架还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明晰定量研究中的因果机制与研究变量、基于产业异质性分析全球生产网络的驱动力与影响因素、将国内市场与技术创新等解释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加强网络内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下的网络动态演化研究,应成为GPN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第四届全球经济地理大会观察 [J].
潘峰华 ;
胡晓辉 ;
梅丽霞 ;
王琛 ;
符文颖 ;
王俊松 ;
冯章献 ;
王晓阳 .
地理学报, 2015, 70 (12) :2034-2039
[2]   尺度重构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研究 [J].
贺灿飞 ;
毛熙彦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9) :1073-1083
[3]   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J].
贺灿飞 ;
郭琪 ;
马妍 ;
范帅邦 ;
赵瑜嘉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207-1223
[4]   台资跨境生产网络的空间重组——电脑企业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转移 [J].
杨春 .
地理学报, 2011, 66 (10) :1343-1354
[5]   国际贸易壁垒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以中加自行车贸易为例 [J].
高菠阳 ;
刘卫东 ;
Glen Norcliffe ;
杜超 .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477-486
[6]   计算机产业全球生产网络分析——兼论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J].
李健 ;
宁越敏 ;
汪明峰 .
地理学报, 2008, (04) :437-448
[7]   全球-地方联结与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为例 [J].
苗长虹 .
地理学报, 2006, (04) :425-434
[8]   跨界生产网络的组织治理模式——以苏州地区信息电子业台商为例 [J].
杨友仁 ;
夏铸九 .
地理研究, 2005, (02) :253-264
[9]   东莞PC相关制造业地方产业群的发展演变 [J].
童昕 ;
王缉慈 .
地理学报, 2001, (06) :722-729
[10]  
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M]. 科学出版社 , 苗长虹,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