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构论视角下“半工半耕”的微观机制

被引:7
作者
王海娟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半工半耕; 社会互构论; 新“三代家庭”; 家庭文化结构;
D O I
10.16444/j.cnki.cn33-1228/d.2016.01.016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当前"半工半耕"成为农民最普遍的家庭经济模式。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分析农民家庭经济行为和社会文化结构的互构关系,探讨形成"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的微观机制。在家本位的伦理价值影响下,农民家庭经济行为目标是兼顾务工和务农收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农民调整家庭结构形成"半工半耕"家庭经济模式。农民家庭的"半工半耕"经济行为反过来型构了新型社会文化结构——新"三代家庭",其具有名实分离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村中间阶层 [J].
陈柏峰 .
人文杂志, 2014, (07) :105-108
[2]   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 [J].
夏柱智 .
人文杂志, 2014, (07) :112-116
[3]   农村“代际剥削”的路径与机制 [J].
陈锋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 (02) :49-58
[7]   农村分家类型与三代直系家庭的变动趋势——基于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J].
龚为纲 .
南方人口, 2013, 28 (01) :61-72
[8]   “过日子”与农民家庭经济模式——基于关中Z村调查 [J].
陈辉 .
西北人口, 2012, 33 (04) :101-104+109
[9]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中农现象——基于赣北Z村实地调查 [J].
徐嘉鸿 .
贵州社会科学, 2012, (04) :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