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性研究——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被引:28
作者
李葆萍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 均衡性测度; 教育财政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陆续开展了"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专项建设,并且自2001年开始增加了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统计指标,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监测。本文对我国2001—2010年十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主要建设指标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准确勾画出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和现状。研究发现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在硬件设施、软件资源以及师资方面逐年都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区域间教育信息化指标差距依然显著,且受农村和贫困地区人口变化和学校布局影响,城乡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多个指标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小学阶段尤其明显。本研究建议应当建立教育信息化均衡监测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财政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调整学校规模和布局,加快对廉价信息技术教育产品开发等途径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而促进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新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测度 [J].
姚继军 ;
张新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8 (02) :33-42
[2]   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李强 ;
吴中元 .
统计与决策, 2009, (06) :65-67
[3]   测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 [J].
孙百才 .
教育研究, 2009, (01) :12-18
[4]   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测度的原则与方法 [J].
姚继军 .
教育科学 , 2008, (03) :5-8
[5]   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J].
张进宝 .
现代教育技术, 2008, (03) :8-13+17
[6]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J].
翟博 .
教育研究, 2006, (03) :16-28
[7]   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J].
闫慧 .
情报杂志 , 2004, (07) :70-71+74
[8]   “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 [J].
熊才平 .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06) :3-9
[9]   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孔繁世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1) :144-146
[10]  
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测度及政策建议[D]. 李潇.北京邮电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