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T模型的天津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分析

被引:5
作者
吴璇 [1 ]
李洪远 [1 ]
孟伟庆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IPAT模型; 能源消耗; 生态足迹; 经济增长; 天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协调经济、资源和能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基于IPAT模型,参考《天津统计年鉴》,定量分析天津市1999—2008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并将生态足迹模型引入其中,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0a中,天津市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负效应超过了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正面效应;人均GDP从1999年的1.54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55万元,同比增加了2.6倍,同时,单位GDP生态足迹从0.62hm2/万元到0.30hm2/万元,同比下降了52%;针对天津市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提出有关对策和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生态足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J].
刘丽萍 .
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06) :19-21
[2]   基于I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 [J].
戴钰 ;
刘亦文 .
经济数学, 2009, 26 (02) :65-71
[3]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J].
张恒义 ;
刘卫东 ;
林育欣 ;
单娜娜 ;
王世忠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738-2748
[4]   江苏苏南地区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实证研究 [J].
张炳 ;
毕军 ;
葛俊杰 ;
王仕 ;
刘凌轩 .
经济地理, 2008, (03) :376-379+424
[5]   天津市近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孟伟庆 ;
马春 ;
鞠美庭 ;
李洪远 ;
冯海云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02) :67-71
[6]   基于面板协整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的检验与分析 [J].
宋涛 ;
郑挺国 ;
佟连军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4) :572-576
[7]   基于IPAT模型的福建环境效率定量测评附视频 [J].
王正环 ;
樊斌 ;
李常青 ;
叶飞文 .
发展研究, 2007, (06) :63-64
[8]   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邱国玉 .
地理学报, 2005, (02) :198-208
[9]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衡量城市可持续性的应用研究 [J].
杜斌 ;
张坤民 ;
温宗国 ;
宋国君 .
环境保护, 2004, (08) :51-54
[10]   环境与经济如何双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发的思考 [J].
李慧明 ;
卜欣欣 .
南开学报, 2003, (01)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