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25
作者
田昆
陈宝昆
贝荣塔
罗开华
王有位
杨永兴
机构
[1] 湖北农学院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重点实验室荆州,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昆明 ,昆明 ,昆明 ,昆明 ,昆明 ,长春
关键词
原状土; 就地培养; 氮库动态变化; 矿质化; 土壤退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1 [土壤熟化和退化];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原状土连续就地取样(sequentialcoringandin-situexposure)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流域典型退化土壤的氮库营养动态变化过程,监测了矿质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释放与固定、淋失与植物吸收消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土壤氮矿质化,导致氮固定、淋失,引起养分衰减退化。从阔叶林转变为果园、坡耕地、桉树林和针叶林,矿质氮60d内平均衰减分别为51.51,29.64,26.84,16.40mg·kg-1,变异程度依次为21.5%、11.0%、14.2%、8.3%,氮固定分别为15.45,8.51,13.90,0.00mg·kg-1,淋失量则坡耕地最大,达44.50mg·kg-1,其次是针叶林和桉树林地,分别为38.41和25.30mg·kg-1。植物对土壤氮的吸收消耗为果园>坡耕地作物>桉树林>针叶林>阔叶林,利用形态以硝态氮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1937 / 19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Methodology for studying fluxes of soil mineral-N IN-SITU. Raison R J, Connell M J and Khanna P K.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1987
[2]   科尔沁沙地旱作农田土壤退化的过程和特征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张铜会 ;
李玉霖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25-28+115
[3]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
[4]  
Nutrient cycling an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eucalypt forests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J] . M. A. Adams,P. M. Attiwill. &nbspPlant and Soil . 1986 (3)
[5]  
中国土壤氮素[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朱兆良,文启孝主编, 1992
[6]  
中国东部红壤地区土壤退化的时空变化、机理及调控[M]. 科学出版社 , 赵其国等著, 2002
[7]   INCUBATION EXPERIMENTS ON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LOESS AND SANDY SOILS [J].
NORDMEYER, H ;
RICHTER, J .
PLANT AND SOIL, 1985, 83 (03) :433-445
[8]  
Soil nitrogen mineralisation in a secondary rainforest succession[J] . David Lamb. &nbspOecologia . 1980 (2)
[9]  
Nitrogen in soils of China. Zhu Z L, Wen Q X. . 1992
[10]  
Distubance, nitrogen availability and nitrogen losses in an intensively managed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 Vitousek P M and Maston P A. Ecology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