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人工智能的教育迷思及其祛魅

被引:26
作者
杨欣
机构
[1]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迷思; 祛魅; 科学;
D O I
10.14082/j.cnki.1673-1298.2021.02.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面对人工智能这类划时代的伟大技术,人们若完全无视它的科学传承,甚至将其视作"魔法"来欣赏和接受,就会产生典型的教育迷思:高估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高估人工智能独立于人的教育功能;将人工智能视作"因材施教"的完美载体;将人工智能包装成"万能解药"。究其原因:一是人工智能与公众认知的科学鸿沟;二是人工智能届历来盛行的"浮夸风";三是"教育+人工智能"内涵的不确定性;四是不负责任的漫谈却言之无物。未来要祛除人工智能的教育迷思,亟需秉持科学的"求真"精神,超越"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技术应用的狭隘,逻辑、理性、批判地在"教育+人工智能"问题上观察现象、试验方法、比较结果、收集证据以及凝练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Revisiting the risk of automation.[J].Melanie Arntz;Terry Gregory;Ulrich Zierahn.Economics Letters.2017,
[2]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J].A. M. Turing.Mind.1950, 236
[3]  
人工智能的故事.[M].魏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4]  
第四次教育革命.[M].安东尼·塞尔登;奥拉迪梅吉·阿比多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5]  
技术垄断.[M].尼尔·波斯曼.中信出版社.2019,
[6]  
当下的启蒙.[M].史蒂芬·平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7]  
社会科学哲学.[M].罗伯特·毕夏普.科学出版社.2018,
[8]  
人工智能简史.[M].尼克.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978-7-115-49171-8
[9]  
生命3.0.[M].迈克斯·泰格马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10]  
人工智能.[M].腾讯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腾讯AI Lab;腾讯开放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978-7-30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