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结构调适

被引:56
作者
何艳玲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利益调节机制; 国家治理结构;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市场化改革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分化,在传统利益调节机制失灵和新利益调节机制缺失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困境:市场化改革与社会不平等,市场化改革与社会不信任,市场化改革与社会不稳定。因此,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内涵是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公平,而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利益调节机制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其关键在于国家治理结构的调适促成强大的利益整合能力、再分配能力与市场规制能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新利益调节机制。当前对中国社会建设的聚焦,其意义绝不仅在于一系列浮在表面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而是整个改革和发展路径的重大变化,即在解决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的同时,必须更关注解决生产力发展标准问题,在市场化改革中"将社会带回来",以此促成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平,让国家回归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Making social science work across space and time: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Robert Putnam's Making Democracy Work [J].
Tarrow, S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6, 90 (02) :389-397
[2]   A nation of organizers: The institutional origins of civic voluntar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J].
Skocpol, T ;
Ganz, M ;
Munson, Z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000, 94 (03) :527-546
[3]   Comment: Controversies and evidence in the market transition debate [J].
Cao, Y ;
Nee, VG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0, 105 (04) :1175-1189
[4]   The emergence of a market society: Changing mechanisms of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J].
Nee, V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96, 101 (04) :908-949
[5]   ECONOMIC-ACTION AND SOCIAL-STRUCTURE -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J].
GRANOVETTER, M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 (03) :481-510
[6]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M].蔡禾; 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  
大转型.[M].(英) 波兰尼;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  
单位中国.[M].刘建军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10]   为什么农民工“有技术无地位”——技术工人转向中间阶层社会结构的战略探索 [J].
李强 .
江苏社会科学 , 2010, (06) :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