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文明,还是中国价值?——近十年中国的历史主义思潮

被引:28
作者
许纪霖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历史主义; 普世文明; 中国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092 [];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近十年的中国思想界,在各种各样的"中国价值"、"中国模式"、"中国主体性"的叙事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理论预设,这就是对抗普遍理性的历史主义。中国的历史主义从20世纪90年代的反西方主义思潮发展而来,在21世纪初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挑战价值性的普世文明,相信历史只是以个性的方式存在,国家乃是个性化的集中体现。它试图发现中国特殊的民族本真性,以对抗西方的文明一元论,然而,历史主义对中国的整体化诠释是暧昧的,在抛弃西方文明中启蒙价值的同时,却吸纳了其可怕的国家主义,最终其所追求的另类现代性,只是一种去价值和去伦理的国家富强和韦伯式的制度合理化而已。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8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乌克兰宪政危机与政治决断.[N].吴铭;.21世纪经济报道.2004,
[2]  
当中国统治世界.[M].(美) 雅克; 著.中信出版社.2010,
[3]  
日本的思想.[M].(日) 丸山真男;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4]  
扭曲的人性之材.[M].(英) 伯林 (Berlin;I.) ; 著.译林出版社.2009,
[5]  
历史主义的兴起.[M].(德) 梅尼克; 著.译林出版社.2009,
[6]  
鲁迅与终末论.[M].(日) 伊藤虎丸;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7]  
启蒙的自我瓦解.[M].许纪霖等; 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8]  
德国的历史观.[M].(美)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GeorgG.Iggers)著;彭刚;顾杭译;.译林出版社.2006,
[9]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M].张旭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  
中国与全球化.[M].黄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