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

被引:35
作者
郁建兴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系浙江杭州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市民社会; 社会主义;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03.01.012
中图分类号
D033.4 [社会主义国家];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得以兴起的最深刻根源 ,就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今天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可欲的目标 ,它的达成 ,仍然不能离开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基础。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工作 ,不但论证着在国家能力和市民社会同样弱小的中国实现二者之间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 ,而且也展开着某种可行性 ,那就是 ,提高国家能力 ,重构国家机器 ,是以合理界分国家与社会的职能边界、合理确定国家的合法性基础为前提的 ,而有限政府并不会自动成为有效政府 ,国家又必须充分发挥其支持和增进市场有效运作的积极作用 ,以使具有自主性和多元化的社会确保统一和团结。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权力的转移.[M].康晓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国家与社会.[M].张静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M].唐士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6]  
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法)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  
儒教与道教.[M].(德)韦伯(Weber;Max)著;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8]  
社会中间层.[M].王颖等著;.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9]  
M型社会.[M].[美]大内 著;黄宏义 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