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周波 [1 ]
胡学安 [1 ]
魏良明 [1 ]
薛华政 [1 ]
吴国强 [2 ]
黄凌 [3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 河南省罗山县植保站
[3] 河南省禹州市农业局
关键词
玉米; 郑单136; 密度;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2007年在开封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分5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郑单136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136最佳种植密度为7.5~8.2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密度研究 [J].
李凤海 ;
周芳 ;
王志斌 .
种子, 2007, (02) :77-80
[2]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郑单958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J].
张丽霞 ;
马瑞霞 ;
刘文成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01) :79+87-79
[3]   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选育 [J].
胡学安 ;
周波 ;
魏良明 ;
郑和平 .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1) :38+42-38
[4]   郑单21不同密度与产量及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J].
张新 ;
王振华 ;
宋中立 ;
张明友 ;
王金召 .
玉米科学, 2005, (01) :106-107
[5]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J].
赵致 ;
张荣达 ;
吴盛黎 ;
宋碧 ;
张帮琨 ;
江龙 ;
王嵩 ;
胡建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5) :537-543
[6]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J].
杨世民 ;
廖尔华 ;
袁继超 ;
陶永清 ;
李代玺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322-324
[7]   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 [J].
李钟 ;
郑祖平 ;
张国清 ;
何川 .
杂粮作物, 2000, (02) :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