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三种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23
作者
杨威
张艳影
苗岩
王宏微
机构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心绞痛,不稳定型;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纤维蛋白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6例患者,按病因的不同分为两组:UAP组(观察组,6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对照组,20例)。测定两组入院时以及观察组出院时的hs-CRP、IL-6和Fib的水平,分析hs-CRP、IL-6和Fib水平在观察组、对照组以及UAP危险分组中的变化情况,并对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hs-CRP、IL-6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险组hs-CRP、IL-6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险组hs-CRP、IL-6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脏事件组hs-CRP、IL-6、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预测近期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hs-CRP、IL-6、Fib有较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率,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较低。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UAP的形成和发展;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变化可反映UAP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引用
收藏
页码:953 / 95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及对比研究 [J].
彭雪梅 ;
安永为 ;
张武宁 ;
窦会东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7, (07) :488-489
[2]   纤维蛋白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影响 [J].
吕杰 ;
周道芹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07) :1517-1518
[3]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 [J].
杨润秀 ;
赵宝春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 (03) :256-257
[4]   炎症因子在冠心病事件中的临床价值 [J].
林开敏 ;
李卫华 .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7, (01) :81-84
[5]   脑血栓、冠心病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春玲 ;
李治国 .
实用医技杂志, 2006, (09) :1494-1495
[6]   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 [J].
于海初 ;
孙桂霞 ;
蔡尚郎 .
临床荟萃, 2003, (05) :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