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政治激励、财政分权与地方官员经济行为

被引:64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政治激励;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D O I
10.14116/j.nkes.2009.02.004
中图分类号
F812.2 [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 D630.3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在一个框架内考虑了政治激励与财政分权,考察了转型期我国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中央强调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加的考核导向,使得地方财政支出过度偏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公共品支出不足,同时抑制了其中的官员私人消费支出。在资本不可流动但多期情形下,地方官员通过降低税率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积累资本。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方官员为了吸引资本,有额外的激励降低征税力度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资本可流动情形下,地区初始发展水平差距意味着地区吸引资本能力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地区发展差距比资本不可流动情形下更大。由于资本有更好的流动性,地方倾向于将财政压力施加到劳动所得上,从而导致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份额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9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的分权为何不同:一个考虑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的分析框架 [J].
傅勇 .
世界经济, 2008, (11) :16-25
[2]   财政分权改革提高了地方财政激励强度吗? [J].
傅勇 .
财贸经济, 2008, (07) :35-40+129
[3]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4]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 [J].
傅勇 ;
张晏 .
管理世界, 2007, (03) :4-12+22
[5]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 [J].
王永钦 ;
张晏 ;
章元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7, (01) :4-16
[6]   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J].
张晏 ;
龚六堂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75-108
[7]   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 [J].
陈抗 ;
Arye L.Hillman ;
顾清扬 .
经济学(季刊), 2002, (04) :111-130
[8]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 格致出版社 , 周黎安, 2008
[9]  
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M]. 中信出版社 , (美)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Easterly)著, 2005
[10]  
Regional decentralization and fiscal incentives: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J] . Hehui Jin,Yingyi Qian,Barry R. Weingast.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0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