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

被引:69
作者
杨瑞龙
周业安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相机治理; 企业; 利益相关者; 企业管理; 经营者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认为,单纯依靠放权让利很难优化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应当通过控制权的合理配置硬化企业的约束机制,使之与相应的激励机制相匹配,达到权责利的统一。重新设计相机治理机制,就是要通过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改变现实利益格局,确保在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有一套合适的制度安排确保控制权的顺利让渡,实现对企业决策者的有效约束,保护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完整的相机治理机制包含三个要素:相机治理主体、信号及相机治理程序。国有企业“失控”实际上是相机治理机制的“失灵”。本文设计了国有企业的相机治理机制,并分别就相机治理主体的确认、相机治理的程序设计、职工作为相机治理主体时的程序设计、股东及债权人的相机治理程序设计、管理收购、破产程序的改进、相机治理各程序的协调、相机治理的信号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具体构想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对“工资侵蚀利润”命题的质疑 [J].
杨瑞龙 ;
周业安 ;
张玉仁 .
管理世界, 1998, (01) :166-175
[2]   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 [J].
杨瑞龙 ;
周业安 .
经济研究, 1997, (01) :12-22
[3]   从融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 [J].
张春霖 .
改革, 1995, (03) :34-46
[4]  
中国企业破产与重组.[M].李曙光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5]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张维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  
管理效率的基础:职工心态与行为.[M].杜海燕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  
比较破产法初论.[M].沈达明;郑淑君编著;.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
[8]  
企业经济学.[M].(英)贝茨(Bates;James)著;(英)帕金森(Parkinson;J.R.)著;沈志彦;张新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