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S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5
作者
李冰华
黎冠东
李方明
赖穗翩
刘淑兰
叶杰明
伍振富
机构
[1] 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D O I
10.13429/j.cnki.cjcr.2015.11.020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神经内科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入院后是否采用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150例和非溶栓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溶栓组加用rt 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溶栓组患者不同CISS分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 d、3个月、1年溶栓组患者的NIHSS评分值均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P<0.01)。溶栓组患者21例治疗后病情恶化,其中死亡12例;非溶栓组9例患者病情恶化,其中死亡3例;溶栓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4.67%,显著高于非溶栓组的47.73%(P<0.05)。溶栓组的总有效率在穿支动脉疾病型(87.10%)、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7.78%)、其他病因型(67.86%)分别高于心源性卒中型(34.38%)和病因不明型(47.83%,P均<0.05)。溶栓组中,穿支动脉疾病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他病因型的NIHSS评分减少率分别高于心源性卒中型和病因不明型患者(P均<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rt 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不同CISS分型的溶栓疗效存在一定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473 / 1475+1478 +14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性系统评价 [J].
龚金红 ;
恽文伟 ;
陈苑 ;
翁春梅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 (01) :65-70
[2]   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的关系 [J].
姜源 ;
董玉霞 ;
刘晓楠 ;
李慧源 ;
宋静静 ;
孙晓红 .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 (12) :1448-1450+1454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的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的对比研究 [J].
但毕堂 ;
彭小祥 ;
陈小奇 ;
刘文军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 21 (06) :334-336
[4]   不同分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病因及临床特点的影响 [J].
姜剩勇 ;
谭兴春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5) :73-75
[5]   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及临床特点的研究 [J].
李彬 .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13) :131-132
[6]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分型及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的相关性 [J].
葛婷婷 ;
郭茜 ;
徐文安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 (03) :332-334
[7]   介入治疗下溶栓药物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疗效 [J].
姜永滨 ;
方太忠 ;
周福林 .
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09) :919-920
[8]   青浦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和TOAST分型比较及意义 [J].
王晓明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1) :2512-2513
[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J].
谭丽艳 ;
宋永斌 ;
焦岩 ;
郑俊 ;
杨俊 ;
徐江涛 .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 (02) :82-89
[10]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2例临床分析 [J].
李凯 ;
龚涛 ;
刘芳 ;
盛爱珍 ;
陈海波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08) :60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