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模式与中国的策略选择——基于大国崛起历史进程的比较分析

被引:15
作者
高程 [1 ,2 ]
王震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3]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中美战略竞争; 崛起模式; 体系内崛起; “经济压力陷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现阶段美国施加的战略压力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构成巨大挑战,而明确面临压力的程度是探究中国应对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作者从理论上提出了划分大国崛起模式的两个核心要素:与现有经济体系的关系和霸权国经济打压的强度。根据对现有经济体系依赖程度的高低以及霸权国对崛起国经济打压的强弱,理论上可以将大国崛起划分为崛起压力最大型、冲突性最强型、崛起压力最小型及非自然理性型四种不同的情形模式。这四种模式在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崛起国与霸权国的互动存在动态转变的可能。考察近代以来美国、德国、苏联和日本四个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日本而非美国的崛起模式更加契合中国当下面对的困境,体系内崛起并遭到霸权国的打压构成中日相似的外部战略环境。鉴于日本的历史教训及中国的现实困境,中国应对美国的战略竞争既需要有底线思维,也应避免过早寻求建立与之平行的替代性体系,更不能以损害自身发展为代价来化解当下的中美结构性矛盾。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7+155 +155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1]  
日美贸易摩擦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D].马文秀.河北大学.2007, 04
[2]  
China and the US: Comparable Cases of ‘Peaceful Rise’?.[J].Barry Buzan;Michael Cox.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2013, 2
[3]   CoCom, Comecon, and the Economic Cold War [J].
Libbey, James K. .
RUSSIAN HISTORY-HISTOIRE RUSSE, 2010, 37 (02) :133-152
[4]   BRITISH OVERSEAS BANKING IN LATIN-AMERICA AND THE ENCROACHMENT OF GERMAN COMPETITION, 1887-1914 [J].
YOUNG, GFW .
ALBION, 1991, 23 (01) :75-99
[5]  
The British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ecision for peace and war: reflections on Anglo-German relations 1800—1939 *.[J].Wolf D. Gruner.Britis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1980, 3
[6]  
Anglo-American rivalry in Mexico. 1823-1830.[J].Charles R. Salit.Revista de Historia de América.1943, 16
[7]  
ANGLO-GERMAN RIVALRY BEFORE THE WORLD WAR.[J].EDWARD F. WILLIS.The Southwester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38, 3
[8]  
An Anglo-American Alliance.[J].Arthur Silva White.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1894, 449
[9]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M].F.H.欣斯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0]  
大国外交.[M].里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