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区贫困化形成机理与新农村抉择

被引:3
作者
张绪清
机构
[1] 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法系
关键词
贫困; 机理; 新农村; 乌蒙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乌蒙山区作为全国最大连片贫困带之一,恶劣自然环境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三农"问题异常尖锐。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人地关系紧张、发展机制体制欠发育等要素类聚;经济贫困与生态型贫困叠加,区域掉进"贫困陷阱"。在扶贫开发新阶段,探究区域贫困化形成机理,使破解"三农"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新农村建设得以因地制宜地展开。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六盘水市2004年生态足迹分析 [J].
黄英 ;
王红 .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 :4-7+15
[2]   中国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研究 [J].
熊理然 ;
成卓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2) :76-80
[3]   调整反贫困政策模式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J].
王晓芳 .
开发研究, 2007, (05) :45-49
[4]   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与扶贫政策取向 [J].
苗齐 ;
钟甫宁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12) :55-61
[5]  
The impact of land use on soil properties in a karst agricultural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Xiaojiang watershed, Yunnan[J]. Jiang Yongjun (School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6(01)
[6]   贵州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贫困机制研究 [J].
彭贤伟 .
贵州民族研究, 2003, (04) :96-101
[7]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 [J].
王世杰 ;
李阳兵 ;
李瑞玲 .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65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