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20
作者
叶文虎
甘晖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制度; 经济增长; 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分析并综合了循环经济现有的多种视角。认为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运用制度和技术手段,实现一定环境资源约束条件下经济增长为目的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本体是生产生活系统。落实循环经济需经由主体的行为调整,提高资源使用率,降低废物直接排放量,逐步实现生产、生活与生态共赢的和谐发展。阐述并讨论了循环经济的目标与实现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制度建设以及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提出应加快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修订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在给予循环经济企业适当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的同时,要注意培育多数循环经济企业的自生能力。并指出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物质流方法与其它方法结合、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与评价、循环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经验的综合性分析等方面是重要的深入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论循环经济.[M].毛如柏;冯之浚主编;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协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奥)陶在朴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B模式.[M].(美) 布朗; 著.东方出版社.2003,
[4]  
四倍跃进.[M].(德)厄恩斯特·冯·魏茨察克等[著];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北大绿色科技公司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5]   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模式与制度创新 [J].
李英东 .
经济经纬, 2007, (02) :20-23
[6]   国际循环经济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附视频 [J].
吴新年 .
开发研究, 2007, (01) :154-158
[7]   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J].
董骁 .
上海经济研究, 2007, (01) :77-83
[8]   循环经济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J].
王奇 ;
王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1) :33-37
[9]   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 [J].
黄和平 ;
毕军 ;
张炳 ;
李祥妹 ;
杨洁 ;
石磊 .
生态学报, 2007, (01) :368-379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J].
杨华峰 .
系统工程 , 2006, (11)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