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多元、地区差异与愿景诉求:3400个种粮户证据

被引:3
作者
罗丹 [1 ]
陈洁 [2 ]
机构
[1]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粮食供给; 种粮效益; 种粮补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3400个种粮户的调查表明,如果不将家庭用工计入成本,种粮的相对效益并不低。问题在于,分散小规模生产使得经营主体绝对效益低下并制约了种粮主体积极性。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种粮效益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和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种粮效益相对较高,具备较好的粮食生产发展条件。影响粮食生产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成本水平和结构,劳动力的素质、年龄,是否雇工,水利、机械化、金融支持等粮食生产条件,获得社会化服务的便捷性,粮食生产与非粮食生产之间、农业生产与非农经济活动之间的比较效益,农业税改和种粮补贴等。提高种粮效益,应合理扩大经营规模,建立多层次的粮食生产补贴体系,加快培养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五县区为例的实证研究 [J].
刘荣茂 ;
马林靖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2) :22-26
[2]   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再研究 [J].
陈铭恩 ;
温思美 .
农业技术经济, 2004, (02) :24-27
[3]   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J].
屈艳芳 ;
郭敏 .
上海经济研究, 2002, (04) :17-27
[4]   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J].
刘克春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2) :12-21
[5]   农户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与述评 [J].
翁贞林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8) :93-100
[6]   农户生产动机行为的实证探析——基于广东样本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调查 [J].
林政 ;
唐梦 .
中国农村观察, 2007, (03) :58-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