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对EB病毒核壳抗原IgA抗体阳性的作用

被引:10
作者
穆美云 [1 ]
田洁 [1 ]
郜岚 [1 ]
赵莉华 [1 ]
龚志铭 [2 ]
机构
[1] 上海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2] 华山医院中草药研究室
关键词
药物(Drugs); 鼻咽肿瘤(Nasopharyngeal neoplasms); 爱泼斯坦-巴尔病素(Epstein-Barr viru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 [肿瘤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作者报道24例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患者,经黄芪静脉滴注2个月后,随访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NK活性与血清干扰素水平,治疗后83.33%患者抗体滴度下降与转阴,其中转阴率25%。对照组经鼻咽清毒剂等对症治疗0.5~1年后随访,抗体下降及转阴仅12.5%。患者治疗后,外周血NK活性较疗前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而血清中由病毒诱导的干扰素水平下降,同时体外实验显示正常供血者的淋巴细胞经10%黄芪温育后较对照组(无黄芪哺育)明显升高,其峰值在温育后24小时,证实黄芪确有增强NK活性及降低EB病毒VCA/IgA阳性的作用。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黄芪对培养的搏动大鼠心肌细胞感染Coxsackie B-2病毒的影响 [J].
杨英珍 ;
郭棋 ;
金佩英 ;
浦寿月 ;
程娟如 ;
金月仙 ;
陈灏珠 ;
龚祖埙 ;
沈菊英 .
病毒学杂志, 1986, (03) :43-51
[2]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天然杀伤活性的调节(与血清干扰素的关系) [J].
穆美云 ;
赵莉华 ;
田洁 ;
吴学愚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1, (01) :32-35
[3]  
人脐血α干扰素和黄芪对NK细胞毒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J]. 金建平,林维芬,张泳南,周淑琴.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8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