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学研究——以甘肃M县四个村为例

被引:25
作者
陈文江
杨延娜
机构
[1]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贫困代际传递; 自致性因素; 先赋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10.04.053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贫困与人类发展进程相生相伴,研究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调整反贫困战略、寻求制度体制层面上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西部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网等自致性因素;父亲的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以及子代儿时的家庭结构等先赋性因素;社会支持与社会流动等社会性因素在终断/延续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西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J].
任保平 ;
林建华 .
贵州社会科学, 2009, (08) :44-50
[2]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 [J].
李晓明 .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2) :75-78+84
[3]  
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M].刘精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M].李强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5]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6]  
社会学概论新修.[M].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再生产的延续.[M].李路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刘少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  
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M].李沛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0]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