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比较分析

被引:42
作者
蔡继明
方草
机构
[1]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产权; 改革方案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1 [土地制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关于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理论界主要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主张在保持现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变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二是主张国家所有、农民永佃,把承包期延长到999年;三是主张实行农地私有。比较分析三种改革方案,农地私有不仅在增加农地产权稳定性、流动性以及提高农地生产力和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地私有和与之相关的各个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产品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取消农业税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J].
彭代彦 .
江苏社会科学, 2004, (04) :73-76
[2]   新型土地租佃制度刍议 [J].
张德元 .
经济前沿, 2003, (04) :36-38
[3]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 [J].
万振凡 .
古今农业, 2002, (04) :7-14
[4]   农地制度变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J].
胡瑞卿 .
农业经济问题, 2002, (03) :24-27
[5]   土地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J].
李再扬 .
当代经济科学, 1999, (05) :83-89
[6]  
把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M].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迟福林主编, 2002
[7]  
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M].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陈甬军, 2002
[8]  
Charity and the Bequest Motive: Evidence from Seventeenth‐Century Wills[J] . Leslie Moscow McGranaha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0 (6)
[9]  
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Ghana[J] . Timothy Besle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