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2012

被引:9
作者
罗海平
机构
[1]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粮食主体功能区; 偏离-份额法; 粮食安全; 粮食特区;
D O I
10.16537/j.cnki.jynufe.2014.05.007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偏离-份额法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2012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他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能竞争格局和粮食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和变局,口粮安全保障变得脆弱,粮食主产区竞争潜能和实际竞争力存在严重偏离,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为此,必须正视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和竞争力的非均衡性问题,重塑和确立传统稻谷主产区的潜在产能优势,增强口粮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效益,确保持续的口粮安全,形成稳定的多元化粮食格局,巩固和增强新兴产粮大区地位,对高效作物建立"粮食特区",以特殊政策支持农民增粮增产。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同华.南京财经大学.2012, 05
[2]  
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顾莉丽.吉林农业大学.2012, 04
[3]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J].
牛乔丽 .
当代经济, 2013, (09) :76-78
[4]   提高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J].
罗光强 ;
邱溆 .
经济纵横, 2013, (03) :87-9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探析 [J].
张利国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1) :20-26
[6]   中国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核心设计——构筑国家生存安全保障线 [J].
马永欢 ;
牛文元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4 (03) :241-247
[7]   结构调整与区域比较优势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增长的影响 [J].
罗良国 ;
李宁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