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

被引:73
作者
关元秀
刘高焕
王劲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理信息系统; 盐碱地; 改良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 [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 70 % ,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 ,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 :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滩涂 5个区 ,并结合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 ,进行成因分析 ,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 ,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 ,把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 :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近期不宜作改良区 ,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黄河三角洲的适用生态农业模式及农业地域结构探讨 [J].
许学工 .
地理科学, 2000, (01) :27-32
[2]   TM数据的Kauth-Thomas变换在盐渍土分析中的作用——以阳高盆地为例 [J].
彭望琭 ;
李天杰 .
环境遥感, 1989, (03) :183-190+242
[3]  
黄河三角洲地域结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M]. 海洋出版社 , 许学工著, 1998
[4]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图集[M]. 测绘出版社 , 刘高焕, 1997
[5]  
中国盐渍土[M]. 科学出版社 , 王遵亲等著, 1993
[6]  
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石元春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