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调控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逻辑和有效实施

被引:24
作者
金碚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需求管理; 宏观调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6.05.001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F123.16 [宏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1 ;
摘要
关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理论是经济学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经济学各学派间最具争议的学术立场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持生产(或生产力)决定论和需求约束论的基本立场,同时也对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有极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以致成为其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预言未来社会的理论基础。就当前政府经济政策的抉择和操作而言,深刻理解供求关系的理论逻辑和实施条件,把握好总需求调控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两手并用",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有效结果。供给侧为产品侧,需求侧就是货币侧。前者是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活动,即实体经济体系;后者是形成购买力的活动,即货币经济体系。以需求管理为基本内容的宏观政策的基本特征是货币性、短期性和总量性的。而如果从供给侧观察,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于存在结构性的障碍,即因市场未能顺畅地运行而导致调节机制的系统性失效。因此,从供给侧着力的对策措施是实体性、长期性和结构性的。在实施具体经济对策时,供给侧与需求侧更是难解难分。实施经济对策绝不可忽视宏观需求管理与供给侧改革的协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到底将体现在供给系统对于需求变化的更高弹性,即灵活反应能力。要让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使宏观需求管理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对总体经济的调控功能。同时,也需要以适当的需求调控为推进供给侧改革铺垫必要的景气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调整 [J].
沈坤荣 .
南京社会科学, 2016, (02) :1-3
[2]   改革红利与经济便利性 [J].
金碚 .
China Economist, 2015, 10 (02) :22-38
[3]   深化改革基于市场经济共识 [J].
金碚 .
社会科学战线, 2014, (11) :34-42
[4]  
钓愚.[M].阿克洛夫;席勒.中信出版社.2016,
[5]  
论新常态.[M].李扬.人民出版社.2015,
[6]  
政治经济学概论.[M].让·巴蒂斯特·萨伊.华夏出版社.2014, 978-7-5080-7913-4
[7]  
经济社会的起源.[M].(美) 海尔布罗纳 (Heilbroner;B.) ; (美) 米尔博格 (Milberg;W.) ; 著.格致出版社.2012,
[8]  
市场过程的含义.[M].(美) 柯兹纳;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9]  
健全的社会.[M].(美) 弗洛姆 (Fromm;E.)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0]  
货币的崛起.[M].(美) 弗格森 (Ferguson;N.) ; 著.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