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社会建构、再生产及应对:中国农村发展30年

被引:7
作者
潘泽泉
许新
机构
[1]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根源; 贫困再生产; 应对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贫困问题表明,现代化的发展困境、制度或国家政策的政治性干预、社区贫困文化的再生产、教育的实践逻辑等构成了农村贫困的根源,而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全球化与经济危机、土地制度与政策调整、过分的财政依赖和现代化的意外后果带来了农村贫困的再生产。事实发现,重视穷人的主体性参与、增加和完善对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改变国家强制性干预发展的逻辑和未来战略的重新定位等能有效应对贫困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历程、经验和前景展望 [J].
孔祥智 ;
涂圣伟 ;
史冰清 .
教学与研究, 2008, (09) :19-25
[2]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3]   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 [J].
邹薇 ;
张芬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67-79+206
[4]   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控权 [J].
毛丹 ;
王萍 .
社会学研究, 2004, (06) :41-51
[5]   寻求“另类”发展的范式——韩国新村运动与中国乡村建设 [J].
石磊 .
社会学研究, 2004, (04) :39-49
[6]   地方国家、经济干预和农村贫困: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的个案分析 [J].
古学斌 ;
张和清 ;
杨锡聪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79-88
[7]   反贫困的新战略: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管理穷人 [J].
朱晓阳 .
社会学研究, 2004, (02) :98-102
[8]   参与式发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J].
卡尔·布兰切 ;
程金华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2, (04) :5-6+130
[9]   穷人主体建构与社区性制度创新 [J].
沈红 .
社会学研究, 2002, (01) :40-54
[10]  
黄河边的中国[M].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曹锦清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