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制度变迁模式及绩效分析

被引:23
作者
李保江
机构
[1] 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城镇化; 制度变迁; 制度绩效;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00.02.00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非农化  重组的一系列制度变迁过程。中国城镇化进程出现了由政府主体依靠行政集权强制推行的自上而下式城镇化和以农民主体在市场力量诱导下自发创造、自行组织和自我实行的自下而上式城镇化两种基本模式。前者使中国城镇化长期滞后 ,后者把中国城镇化引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但短时期内也没能改变中国城镇化严重滞后的局面 )。现阶段 ,中国城镇化不但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 ,而且也落后于世界整体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滞后带来了难以弥合的城乡差距 ,也使得中国过早地遭遇了工农产品的买方市场和经济过剩 ,并极大地制约了农业部门的发展。大力推动城镇化已成为解决中国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制度经济学.[M].(德)埃瑞克·G.菲吕博顿(EirikG.Furubotn);(德)鲁道夫·瑞切特(RudolfRichter)编;孙经纬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中国城乡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研究.[M].周叔莲;郭克莎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3]   城镇化诱致性农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J].
李保江 .
江西社会科学, 1999, (04) :25-28
[4]   产业就业重组与城镇化进程 [J].
邓英淘 ;
姚钢 .
战略与管理, 1998, (04) :64-81
[5]   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制度分析 [J].
辜胜阻 ;
李正友 .
中国社会科学, 1998, (02) :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