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圈层分析方法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被引:8
作者
南颖 [1 ]
胡浩 [1 ]
朱锋 [2 ]
陈孝 [1 ]
张冲冲 [1 ]
机构
[1] 延边大学地理系
[2]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环城游憩地; 空间结构; 分析方法; 延吉市;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2.02.002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TU984.18 [特殊分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游憩需求的增大,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地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呈现一定的分布形态,本文通过环城游憩地圈层分析方法的探讨,深化对延吉市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强化对中小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方法的探索。通过回转半径、缓冲分析、成本路径、网络分析、圈层插值五种方法,对比分析延吉市环城游憩地的分布情况及最佳游憩半径等,以上几种分析方法各有利弊和长短,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环城游憩圈层结构研究的深入,环城游憩地圈层分析方法也会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Model of urban tourism for small Caribbean islands. David B Weaver. Geographical Review . 1993
[2]   近10年来我国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进展 [J].
赵媛 ;
徐玮 .
经济地理, 2008, (03) :492-496
[3]   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另一种眼光看城市 [J].
魏小安 .
旅游学刊, 2001, (06) :8-12
[4]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
吴必虎 .
地理科学, 2001, (04) :354-359
[5]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J].
陈传康 .
旅游学刊, 1996, (05) :31-34
[6]  
对发展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思考[N]. 魏小安. &nbsp中国旅游报. 2001 (C02)
[7]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 科学出版社 , 汤国安, 2006
[8]  
地理信息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邬伦等编著, 2001
[9]  
Formation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ReBAM: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ity. Wu Bihu. A present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Tourism . 1999
[10]  
Vacationscape: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Gunn Clare A.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