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

被引:60
作者
王雨磊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政治过程; 村干部; 农村治理;
D O I
10.14063/j.cnki.1008-9314.2017.01.018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302 ;
摘要
农村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将真正的贫困识别出来,但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往往出现"瞄不准"的现象,也就是说,扶贫名单上出现的并不完全是贫困户,甚至精确瞄准并不是按照收入水平来划定的。精准扶贫的贫困识别分为三个过程:瞄准贫困村、瞄准贫困户、贫困户核查,分别由扶贫办、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执行,在这三重对焦机制中,福利均分原则、村庄政治结构以及扶贫考核压力都限制了完全按照经济收入来进行贫困识别。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128 +1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 [J].
王雨磊 .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6) :119-142+244
[3]   新制度是如何落实的?——作为制度变迁新机制的“通变” [J].
刘玉照 ;
田青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4) :133-156+245
[4]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6) :1-21+243
[5]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 [J].
O'Brien, KJ ;
Li, LJ .
COMPARATIVE POLITICS, 1999, 31 (02)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