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的基础构建与主要发展

被引:30
作者
龙卫球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侵权法; 《侵权责任法》; 价值定位; 体系结构; 立法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2010年《侵权责任法》在价值定位上显现出"权利救济法"与过错责任、危险责任二元归责并立相结合的品格;在体系结构的外在方面,呈现出"分散式总则+混搭式分则"的特点,虽然与二元论内在体系并不协调,但相当程度包容了其复杂的外化要求,也较好发挥了整合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立法和司法经验的作用。在保护范围、损害赔偿规则、多数人规则、责任承担方式、过错责任制度、危险责任制度以及对第三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制度等方面,《侵权责任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但这部立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有进一步完善以及合理提升现代化水平的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22+208 +20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侵权责任法》实施疑难问题专家学者纵横谈 [J].
丁广宇 ;
金奇男 .
法律适用, 2011, (10) :26-39
[2]   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0, (02) :85-94+178
[3]   论侵权责任法中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关系 [J].
王利明 .
法学杂志, 2009, 30 (03) :1-6+18
[4]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构建——以救济法为中心的思考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08, (04) :3-15
[5]   制定《侵权责任法》应当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 [J].
杨立新 .
理论前沿, 2007, (17) :11-15
[6]  
The Impossibility of General Strict Liability.[J].Stephen R. Perry.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and Jurisprudence.1988, 2
[7]   THE SEARCH FOR SYNTHESIS IN TORT THEORY [J].
FLETCHER, GP .
LAW AND PHILOSOPHY, 1983, 2 (01) :63-88
[8]   CORRECTIVE JUSTICE AND WRONGFUL GAIN [J].
COLEMAN, J .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982, 11 (02) :421-440
[9]   FAIRNESS AND UTILITY IN TORT THEORY [J].
FLETCHER, GP .
HARVARD LAW REVIEW, 1972, 85 (03) :537-573
[10]  
大规模侵权损害责任法的改革.[M].(德) 巴尔;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