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迁居民的出行特征及其对社会分异和宜居水平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潘海啸 [1 ]
王晓博 [2 ]
Jennifer Day [3 ]
机构
[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
[2] 上海建筑设计院
[3]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郊区化; 动迁; 交通出行; 社会福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以主动搬迁、选择动迁、被动安置3种不同搬迁类型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选择莘庄、江桥、三林地区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不同的搬迁类型对人们交通出行的影响,及其对社会分异的作用。分析表明,在通勤出行方面,主动搬迁的居民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被动安置的居民则处于绝对的劣势。并且通勤出行的不便对于被动安置居民的工作收入和交通支出有较大影响。人们动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正是这种影响差异性的存在,加剧了不同类型动迁居民的社会分异。最后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对不同类型迁居居民的宜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尽管被动安置居民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们的宜居性水平反而有所下降,所以城市在制定动迁和城市住房政策时务必将如何改善居民交通出行问题作为政策整体的一部份加以考虑。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 [J].
李强 ;
李晓林 .
城市问题, 2007, (07) :55-59
[2]   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4, (02) :227-242
[3]   北京千户新房迁居户问卷调查报告 [J].
周一星 ;
王榕勋 ;
李思名 ;
邵一鸣 ;
郝虹生 .
规划师, 2000, (03) :86-89+95
[4]  
Urban Change in the Unites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Policy .2 Maclennan,D. Urban Institute Press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