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被引:87
作者
章守宇 [1 ]
张焕君 [1 ]
焦俊鹏 [1 ]
李曰嵩 [1 ]
朱孔文 [2 ]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2]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生态环境; 海州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3 [渔业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3-2004年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水质、底泥和浮游生物等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鱼礁投放所产生的上升流将沉积于底泥的氮营养盐携带至上层,使得鱼礁区的海水特性由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鱼礁区与对照区点的浮游植物组成相似度由投礁前极高的0.963下降到投礁后3个月的0.863和7个月后的0.685,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鱼礁区的浮游动物个体增重率明显,达到了对照区的5倍之多,十分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增殖,人工鱼礁对于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得到了确认。
引用
收藏
页码:475 / 4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铅直二维定常流中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数值实验 [J].
潘灵芝 ;
林军 ;
章守宇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04) :4406-4412
[2]   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 [J].
邹景忠 ;
董丽萍 ;
秦保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2) :41-54
[3]  
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海湾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