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102
作者
高政
刘启贵
姜潮
机构
[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大连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辽宁大连,辽宁大连,辽宁大连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神经功能缺损; 焦虑; 社会支持; 领悟社会支持; 个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障碍(post-strokedepression,PSD)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除评定一般自然状况外,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伴发疾病评分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入组病人进行评定,对所有病人进行脑CT扫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结果脑卒中后急性期PSD的发生率为41.84%。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后急性期PSD的发病主要反映在病灶数量、病灶前后部位、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与额枕极距离的比值、神经功能缺损、伴发疾病评分、NSE值、HAMA分值、躯体焦虑分值、精神焦虑分值、PSSS分值、E分值、N分值、L分值、客观支持分值方面有差异。PSD组与对照组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前进法)分析显示PSD的发病主要与PSSS分值、HAMA分值、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急性期PSD的发病是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890 / 1891+1893 +189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脑卒中后抑郁及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J].
蒋波 ;
卢伟 ;
宋兴旺 ;
谭利明 ;
胡治平 .
现代康复, 2001, (05) :29-30
[2]   抑郁病人自动思维研究 [J].
曹日芳 ;
蒋丽华 ;
陈树林 ;
唐文新 ;
宋海东 ;
王泽民 .
现代康复, 2001, (03) :24-25
[3]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因素探讨 [J].
于晓荣 ;
霍晓东 ;
路顺义 ;
曾嵘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7, (04) :237-238
[4]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前瞻性研究 [J].
张通 ;
孟家眉 ;
项曼君 .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 (02) :73-76
[5]  
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M].翟书涛;杨德森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M].芮德源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