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帮派与中国同人报——《时务报》纷争的报刊史意义

被引:13
作者
黄旦
詹佳如
机构
[1]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关键词
同人报; 同人; 政治宗派; 党派宣传工具;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9.04.020
中图分类号
K256.5 [戊戌变法(1898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作为一个同人刊物,1896年创办的《时务报》是由不同群体所共同参与创办。虽然在设报达聪,"有益国事"的目标上基本一致,但《时务报》群体本就各有打算,因因缘际会走到一起。从群体的特点看,康有为师徒属于"意识形态首属群体",比之汪康年群体更具有自己的身份认同和鲜明政治主张,始终有借助《时务报》宣传"康学"之意图。康门弟子试图变"同人报"为自己"党派"宣传工具,并最终危及同人合作之基础走向分裂。党派需求与同人报刊运作机制及意见表达的天然矛盾,乃为《时务报》悲剧的根本原因。由此表明,"文人论政"型的中国同人报刊,倘若其中的某些成员或者某个派别,具有了明确的政治认同和政治派别角色意识,并力图使同人报转向为"党报"或者"类党报",报刊的纷争、分化乃至分裂就是必然。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起源与转折.[D].邵志择.浙江大学.2009, 08
[2]  
汪穰卿先生传记.[M].汪诒年; 编纂.中华书局.2007,
[3]  
发现社会之旅.[M].(美)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美)迈克尔·马科夫斯基(MichaelMakowsky)著;李霞译;.中华书局.2006,
[4]  
康有为思想研究.[M].汪荣祖译;萧公权著;.新星出版社.2005,
[5]  
康有为传.[M].梁启超; 著.团结出版社.2004,
[6]  
社会学.[M].(德)盖奥尔格·西美尔(GeorgSimmel)著;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2,
[7]  
寒柳堂集.[M].[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
[8]  
戊戌变法史述论稿.[M].蔡乐苏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  
汪康年.[M].廖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0]  
学术与政治.[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